什么是“小橋理論”?它是如何描述變壓器油的火花放電過程的?
“小橋理論”是研究工程變壓器油發生火花放電(即習慣稱的擊穿)過程的一種廣泛應用的理論。
“小橋理論”認為;變壓器油發生火花放電的主要原因是雜質的影響。雜質由水分、纖維質(主要是受潮的纖維)等構成。雜質的電介常數ε約為變壓器油的30~40倍(水的ε=81,變壓器油的ε=2.2)。在電場中,雜質首先極化,被吸引向電場強度*強的地方,即電極附近,并按電力線方向排列。于是在電極附近形成了雜質“小橋”,如圖所示,如果極間距離大、雜質少,只能形成斷續的“小橋”,如圖所示。“小橋”的電導率γ和介電常數都比變壓器油大,從電磁場原理知,由于“小橋”的存在,會畸變油中的電場。因為纖維的介電常數大,使纖維端部處油中的電場加強,于是放電首先從這部分油中的電場開始發生和發展,油在高場強下游離而分解出氣體,使氣泡增大,游離又增強。而后逐漸發展,使整個油間隙在氣體通道中發生火花放電,所以,火花放電就可能在較低的電壓下發生。
如果極間距不大,雜質又足夠多,則“小橋”可能連通道兩個電極,如圖所示,這時,由于“小橋”的電導較大,沿“小橋”流過很大電流(電流大小視電源容量而定),使“小橋”強烈發熱。“小橋”中的水分和附近的油沸騰汽化,造成一個氣體的通道—“氣泡橋”而發生火花放電。如果纖維不受潮,則因“小橋”的電導很小,對于油的火花放電電壓的影響也比較小。上述是雜質引起變壓器油發生火花放電的基本過程。顯然,它與“小橋”的加熱過程相聯系。
應當指出,上述過程的分析只適用于穩態電壓(直流和工頻)和比較均勻的電場。當沖擊電壓作用或電場極不均勻時,雜質不易形成“小橋”,它的作用只限于畸變電場,故其火花放電過程,主要決定于外加電壓的大小。